絕地狂逃 (No Escape)是一套以美國員工一家外放到東南亞國家公幹的故事。由於美國就業市場競爭太大,男主角決定接受舉家外放到異地生活。可是,因為公司與當地政府的非法勾當東?事發,所以全家抵達當地不久就開始逃亡之旅了。 這套戲的確正如網友所言,除了由抵達當地到暴亂開始前之外,全程絕無悶場。各大角色的演技亦出神入化,場景剪接之妙更令眾位看官矚目驚心。不過,片中用甚少篇幅講解為何主角一家遭受逃難之苦。最後導致此片淪落為單純的官能剌激片種。…
近年日本漫畫界出道的新作品屢受注目,為鬧劇本荒的日劇界帶來不少新創意,不少作品均改編成劇集及電影,《暗殺教室》亦不例外,甚至乎情理之中。校園青春類本身就是真人化最佳選擇的對象,但《暗殺教室》有點不同,它需要處理的特技十分多,單是「殺老師」這頭章魚若然使用戲服演出未免不討好甚至反胃,結果電影版便成為唯一的選擇。慶幸電影的預算比較多,讓我們看到有別動畫,真正接近活生生、活靈活現手舞足蹈又會變臉的「殺老師」。 《暗殺教室》是變種的校園勵志劇,只要將殺老師換成一般熱血有為老師,其實內容與過去差不多:勉勵學生、支持學生、開導學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位殺老師沒缺漏一樣。但是故事中又混了些異常的元素:殺老師不是人類而是將會毀滅地球的謎之生物,學生不單是學習一般課程,更要接受殺人課程,目標是在畢業前殺死殺老師。結果劇情前一刻是學生追殺老師,下一幕是老師開導學生,節奏古怪大異平常。其實這是作者松井優征老師的個人特色,由前作《魔人偵探腦嚙涅羅(魔人探偵脳噛ネウロ)》已經有這種怪異特別的元素,只是在《暗殺教室》中更進一步。 和中國、韓國差不多,日本人對求學及職場上的競爭非常大,「贏在起跑線」的心態與香港無異。在本作下更加誇張化,學校公然標榜「階級制度」,故意製造 E 班這群「失敗者」,無異是社會的縮影。過去很多學園作品都在標榜美好的幻想,努力友情情利之類,《暗殺教室》直截了當告訴你社會是吃人的,讓學生提早面對社會的格差與不平等。這些其實不無先例,最簡單是過去像三田紀房《東大特訓班(ドラゴン桜)》,赤裸裸告訴你只有入東大才是人生唯一出路,以及「求學就是求成績」,其他一切不重要的功利學習心態。電影版比較遺憾是將原作這些諷刺日本教學制度問題的地方削弱,至少重點傾向 E 班學生自強進步,校長本人只有露露臉說幾句對白。雖然明知這是電影版長度問題而作出的刪剪,但仍然感到可惜。 雖然削弱了諷刺教育制度及社會性問題,但仍然很優秀地濃縮及整修了原作大部份主線內容,在刪縮劇情下仍然用心鋪陳不少伏線,大致不會有看不明或超展開的情況。明顯由於經費都落在殺老師的電腦特效上,電影版主場景幾乎是後山那所破爛教室,不過觀眾看到鬼馬可愛的殺老師已經值回票價,至少同場不少女觀眾樂呵呵很開心,二宮和也的聲演功力及電腦特技均記一功。 國內網絡盛傳武漢理工大學的計算機科技學院副教授張能立主動趴在教室前門,要求在場一百五十餘位大學生「凌辱」他。此君失心瘋乎?受虐狂乎?張副教授解釋:跨過老師,只是表象,傳遞的卻正是這種敢於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有時候面對新時代,也許需要新的教學模式。也許每一位觀眾都希望,曾經當年求學的老師是殺老師。殺死老師,也許是另一種尊師的表現。中國人有種「教識徒弟沒師傅」,所以老師總要「留有後著」,導致不少絕藝失傳。殺老師勇於傳授一切,因材施教,甚至要學生跨越自己,這種精神也許是另一條教學出路。 其實本作早在七月已經於台灣上映,不明白為什麼現在香港才上映,缺席暑假檔期。若然暑假期間上映,應該可以吸引一部份師生家長入座。對於後篇其實頗為期待,在前篇盡力保留大量伏線下,加上原作漫畫都幾乎揭穿大部份謎團,還有那位一直按兵不動的校長,估計後篇是會將前篇比較忽略的教育制度搬上前,以及走出與原作不一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