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HTC的日子系列」之Sony Z5 Compact:罕有高階細Mon的Android機

  • Published in: Trial
  • Written by

Sony 早前在日本東京發表新一代的旗艦級手機(Z5系列),其中的Z5及Z5 Compact已經率先來港,官方定價為HKD$5,698及HKD$4,798。而小編借了Z5 Compact試用,觀察Sony手機的水平。 外觀 Sony Z系列的手機設計承續以往的金屬邊框+雙玻璃,以及「Omnibalance」語言。Z5 Compact的顏色有四種:白、黑、黃及櫻花紅。四四方方的外型加上平衡又貼心的佈局,實在不能說「難看」。貼心的設計有:一,電源鍵在手機右側,方便佔大多數的右撇子開機;二,電源鍵下方有音量鍵及相機快門鍵,方便橫屏持有時右手食指調整相關設置;三,左下方有手機繩孔,方便掛設特色玩意。此外,當代的產品有突破性設計:將電源鍵內嵌入邊框內,以防止誤觸最耗電的屏幕,並且將指紋識別器整合在電源鍵內,方便解鎖。不過,耳機插口仍在手機上方,而不和USB插槽放在一起,始終不方便充電器常用人士呢! 真正唯一敗筆之處是:手機的厚度實在有點…… 規格重點 Z5 Compact和Z5一樣,都是以Qualcomm 810為處理器。RAM只有2GB,內存卻有32GB。因為是小機的關係,電話卡是Nano SIM,但保留記憶卡槽。當然,Z系列的防水防塵仍然保留在內。Andriod版本是5.1。電池容量有2700mAh,重量只有138g。屏幕依舊是4.6” 720p LCD,繼續有雙前置喇叭。不過,手機網絡終於全面支援中港4G LTE(電信3G呢?)。相機則是兩千三百萬像素+五百萬像素,及0.03秒超高速對焦。藍芽不但支援最新一代的4.1,還支援LDAC技術,可以在藍芽耳機播放無損歌曲。支援NFC、支援PS4 Remote Play、支援各無損歌曲制式等,不再多說。 屏幕 雖然Sony自吹自家屏幕使用大量優化技術,我一用之下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因為HTC的屏幕正正來自Sony。而濕水後的反應和乾水並沒有太大分別。 軟件 雖然Sony Z5 Compact終於在屏幕滑動速度回復正常,但是Sony的軟件功能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一,Sony的時鐘沒有天氣提示,有天氣提示的版本卻不能進入時間App進行相關設置,對旅遊人士極度不便。二,因為開啟STAMINA模式進行「殺後台」行動,所以App切換速度相對緩慢,極度建議提升RAM容量。不過,插入USB裝置時,自動彈出可安全拔出的通知,真的很貼心。 發/散熱+電池續航 Sony的續航力在Z3一代開始已經是行內聞名,不過換來的代價是散熱效果較差。難得用了Sony手機,我當然要試一試電池續航力了。滑手機看文字或圖片時,因為內置了一顆屏幕專用的RAM,耗電量和待機時並沒有太大分別。不過始終是用了810的手機,播放歌曲或影片時,手機自然地發熱及耗電量明顯加大。不過在家中(做宅男:P)交替地使用的情況下,我真正做到「真.一日一充」的情況。所謂的「真.一日一充」,是指充滿電後接連使用20小時左右,還有剩餘的電力可以一邊充電,一邊滑手機。散熱的表現亦超出我的驚喜,以往的雙玻璃設計不但減弱散熱效果,更將熱力散向手持的金屬邊框。Z5 Compact成功將熱力集中在背後的玻璃上,手機吹冷氣時又成功冷卻到冰涼狀態,實在值得表揚。 指紋 Z5 Compact的指紋是我其中一個想罵人的地方。感應的效果不但差,而且還很蠢。要使用指紋解鎖功能,首先你要先點光屏幕,其次才放上指定的指紋在電源鍵上。可恨的是,一旦手機濕了水或手指上稍有油脂或汗水,就立即無法感應。無法感應時又只可以用密碼解鎖。最終結果是我的拇指輕微出現關節痛症狀。 相機 雖然我的其中一個職責是拍攝照片,但與眾位行家相比,功力實在一般而已。今代Sony Z5 Compact的賣點有二:一,超高速對焦(0.03秒);二,主鏡頭達到二千三百萬像;三,主鏡頭有5X的Clear Zoom及8X Digital…

Read more

催淚戰爭片:《延坪海戰》影評

戰爭片在最近幾年已經不再是常見的戲碼,尤其是韓國出品的戰爭片更加是少見。雖然這齣《延坪海戰》明顯不是秋季的重頭戲(風頭絕對不及即將上畫的《火星任務》),但是電影絕非低成本製作,而是有血有淚激動人心的電影。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2002 年日韓世界盃韓國歷史性打入四強,就在全國在足球熱潮中瘋狂時,在南北韓水域交界的延坪島附近卻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雙方交火後死傷慘重。故事的三位主角都是事件中被擊沉的357 號巡邏艇而壯烈犧牲的人員。三位分別是艦長尹永夏 (金武烈飾)、舵手韓相國 (晉久飾) 和醫療兵朴東赫 (李玹雨飾)。三位在生活上各有不同的包袱,一位是軍事世家出身同時背負著全船艦員生命安危的重責;一位是備受敬重的掌舵員卻受到妻子的壓力不得不退出前線的服役任務;第三位雖然只是入世未深的小兵,卻有一個聾啞的母親等待照顧。故事的轉捩點出現在一次常規的出航任務中,357 巡邏艇忽然遭遇北韓海軍突然的開火攻擊,全船官兵在未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奮勇還擊,自身傷亡慘重,但仍然能夠同時重擊對手。 電影的上半部分以韓國2002 年世界盃的部分片段作為時代背景的介紹,穿插三位主角各自的家庭背景,同時也有357 巡邏艇官兵的日常生活和訓練片段。上半部分佔了一半以上,雖然是有必要讓觀眾首先了解故事的背景,但小編認為篇幅稍多,略有拖戲的成份。後半段遭遇北韓戰艦的攻擊則來得相當突然,此後的部份電影已經沒有什麼台詞可言。大部分都是中彈後的慘叫、或者雙方駁火時響起的炮聲。對於從來未有經歷過戰爭的小編來說,電影拍攝戰爭場面的部分還是相當有震撼力,同時讓小編感受到戰爭的可怕。當一個人面對隨時的生死威脅時,不同人都會表現出不同的表現。既有害怕而做逃兵的,也有鼓起勇氣奮勇還擊的。但是無論選擇了哪一條路,作為大海茫茫中游戈的海軍,上了船就有了視死如歸的準備。本片很成功地在營造了非常逼真的戰爭場面,同時也讓觀眾的心情隨著戰況和越來越多的士兵傷亡而越發沉重。 本片的尾段是一段段當年延坪海戰官兵的真實訪問片段,官兵們親自憶述當年的血腥經歷。比對被訪者的描述,電影大致上重演了當年的畫面,演員之間也交足戲,逼真的演出令觀眾暫時忘記了這只是一場戲。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貫穿整部戲的愛國主義思想。小編說的當然是韓國人對韓國的愛國情操。作為軍人,愛國絕對是首要的信念,否則就難以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從官兵們一起坐下,臉上塗上國旗,手上拿著打氣的道具,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看著國家隊在世界盃的落力表現。本片對於韓國人來說,絕對是一齣愛國主義的身教電影。2002 年世界盃韓國隊的成就在東亞球壇來說絕對是超班水平,只要看看中國國足的表現就已經高下立見。雖然是扯開話題,但是小編還是想在這裏對我們香港隊的健兒們說聲:香港加油!…

Read more

未來版魯賓遜漂流記:《火星任務》影評

在十月一日正式上畫之前,小編已經很久沒有看過如此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證明二十世紀霍士公司對這齣戲在香港市場的重視。現在走過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地鐵站都看到Matt Damon 的電影宣傳廣告。 實話實說,打從電影預告發佈之前,小編都已經知道這齣戲的名堂。小編認識這齣電影的原因是幾個月之前的一日收聽某網台的節目時,一位主持介紹電影的原著小說而得知的。小說最初推出並不受歡迎,直至2014 年皇冠出版集團收購版權再版才忽然大賣,然後再被買下版權拍成電影。 懶惰的小編雖然曾經有過去圖書館借小說來看的念頭,可是最後還是做了那個un un 腳等睇電影的廢青。終於等到了電影在香港首演的日子,小編當然沒有放過先睹為快的機會~ 劇情的設定是一行六個人在一次火星探索任務中遭遇強大的火星風暴,被逼中止任務坐船回地球。可是他們在回到返回艙的過程中,Mark Watney (Matt Damon 飾)被一些設備的碎片打中,刺穿了太空衣內的生命探測器和自己的腹部。由於儀器被毀,同時Watney 被大風暴吹走,在能見度很低無法搜索的情況下,其餘五個人唯有放棄Watney 自行坐飛船離開。當所有人和NASA 都以為Watney 已經死了的時候,Watney 竟然奇蹟生還。可是他一個人獨自在空無一人且寸草不生的火星上面,到底他如何才能夠生存下去等待救援? 雖然一個太空人被獨自遺留在外星不是甚麼石破天驚的想法,但是電影內Mark Watney 一個人在火星上需要運用自己的頭腦,想辦法在火星製造足夠他生存的食物和用水,同時也要想辦法和NASA 聯絡令NASA 得知他仍在生的消息。過程中遭遇到無數次失敗,甚至連所剩無幾的食物都因意外損失了不少。但是他所做的每一個努力都並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全都有科學根據的。小編在佩服原著小說的作者Andy Weir 的想像力之餘,更加佩服他在寫作小說的過程中認真尋找情節裡面的科學論證。 相信看完電影的每一個人都和小編一樣,想像自己如果是那個被丟在火星的太空人,每天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一個人在荒蕪的星球中掙扎求存,還要不知道地球會不會真的有人來營救的情況下,心理上的挑戰絕對不會比生理上的挑戰來得輕易。主角Mark Watney 雖然是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太空人,心裡質素一定超越常人,可是電影中還是比較缺乏對主角的心理變化的交代。連食物幾乎全毀的情況下,主角都只是向天大爆幾句粗口就算數。小編明白科幻電影不是文藝片,較少心理描寫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對於一個人在渺無人煙的外星球中,如何在心理上說服自己隨時會葬身外星的事實,的確是小編很好奇但電影中較少著墨的地方。 主角Matt Damon 其實已經出演過科幻電影的角色 (在Interstellar),由於是獨腳戲的關係,大部分他出現的場面都是改用旁白或者對著鏡頭自說自話來交代,演出表現絕對是合格有餘。其餘演員包括Jessica Chastain 和Kate Mara 都是屬於其餘五位太空人,不過戲份不算多。反而值得留意的是飾演火星計劃總負責人的Chiwetel Ejiofor…

Read more

《迷失巨聲》:十分感動並具啟發性的傳記電影

  • Published in: Trial
  • Written by

內容簡介:迷失巨聲(Love & Mercy)是一齣描寫Brian Wilson音樂之路的傳記電影。Brian Wilson原先為美國六十年代人氣搖滾樂隊The Beach Boys的靈魂人物,樂隊的代表作更曾被Beatles的John Lennon頂禮膜拜。Brian Wilson深感過往成功之路已到極限,決定轉而創作與別不同的音樂,而新音樂風格亦廣受行內好評。不過,在後續的創作中,因為與隊員的理念不合(商業主導 vs 理念主導),而令本身飽受困擾的Brian陷入自我墮落的深淵。禍不單行,原本政府派來拯救他的醫生Eugene Landy,是一個蒙古大夫,差點把Brian 推向萬刧不復之地。此時,Brian Wilson的真愛——Melinda Ledbetter出現了。得知Brian的種種往事後,Melinda不但沒有放棄,反而鼓勵並協助Brian 活出真我。 迷失巨聲的故事情節編排別出心裁。它既不是以順序法直接描寫Brian Wilson的起伏跌宕,又不是借人物訪問之類的情節以倒序方式回憶Brian的種種往事。順序法的故事雖然有一個清楚的前文後理,但是十分容易出現沉悶的場景。倒序法的描寫則相反:較為容易安排故事進展的節奏,不過受眾較難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迷失巨聲以Brian與Melinda相遇為始,一邊順序地描述兩人的相遇、相愛及互相扶持;另一方面不時插入「額外」片段倒序地交代Brian Wilson的種種往事。初期的「插入」會令受眾看得有點莫名其妙(此劇少數的敗筆之一),隨著劇情的進展,大家亦明白「插入」的片段亦是另外一條故事線,完整順序地交代男主角的過往。這樣的安排既有緊湊有趣的故事,又能完整交代Brian Wilson的變化。最後片尾播出Brian的當代現唱會片段,是電影的畫龍點睛之作,將你由沉醉在可歌可泣故事之中拉回現實,並報之掌聲。毫無疑問,故事情節的編排是迷失巨聲的關鍵成功因素。 隔了出色的劇情編排,各位演員的一流演技亦是此戲的看點。中年Brian的迷失、沮喪與憤怒亦是本戲的一大看點。John Cusack自然地演繹一個充滿挫折感而墜落的音樂天才,無論在初期與女主角的會面和交流、後期與女主角的互動及調情,都將一個歷盡滄桑的天才的心境由內至外呈現出來,動作神態更可以說是唯肖唯妙。Melinda的演技當然不比中年Brian遜色。她初期的表現可能會讓人感到有點誇張,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先前的誇張與後續的關愛總是那麼的合情合理。少年Brian由最初的意氣風發,到最後的疑神疑鬼,整個過程的神態與中年Brian一脈相承。大反派Eugene Landy的虛偽、瘋狂及自私演繹得令人咬牙切齒,成功帶動此劇的張力。 有一套好劇本、有一班好演員、有一個好故事,不看真是可惜。此戲將在24/9公演。…

Read more

《絕地狂逃》:沒有深度的緊張片

  • Published in: Trial
  • Written by

絕地狂逃 (No Escape)是一套以美國員工一家外放到東南亞國家公幹的故事。由於美國就業市場競爭太大,男主角決定接受舉家外放到異地生活。可是,因為公司與當地政府的非法勾當東?事發,所以全家抵達當地不久就開始逃亡之旅了。    這套戲的確正如網友所言,除了由抵達當地到暴亂開始前之外,全程絕無悶場。各大角色的演技亦出神入化,場景剪接之妙更令眾位看官矚目驚心。不過,片中用甚少篇幅講解為何主角一家遭受逃難之苦。最後導致此片淪落為單純的官能剌激片種。…

Read more

唯美戀愛少女FFF大作:《王朝的女人 – 楊貴妃》

  • Published in: Trial
  • Written by

相信今年各位網友儘管沒看《武媚娘傳奇》,也有聽身旁的朋友討論吧!當中最廣為人知的地方,就是以女主角范冰冰為首的一眾古代唐朝女角,及其相對開放的衣著。扮演本戲女主角的范冰冰,當然將《武媚娘》的衣著風格帶入《楊貴妃》了。與《武則天》的「各式剪接」相比,《楊貴妃》沒有各式各樣的後製抹胸。此外,為加強「唯美」的效果,片方用了大量的電腦特效描寫唐代各主要場景。 不過,為何我會以「少女FFF」來評價這套戲呢?片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情節︰楊貴妃馬震。唐玄宗這位已經在位三十年的「超級白馬王子」為了追有才藝又矜持的楊貴妃,不單派各色人等上門打擾、不計後果許下各種諾言外;還實行此片中最著名的情節︰楊貴妃馬震。此等劇情編排手法,比一般少女戀愛文學作品更誇張、更大膽、更引人入勝。簡單來說:這是一套專為少女而設的「毒物」。…

Read more

無線自由,可惜電力不足── Samsung S6 edge+

Samsung 這款新機其實早於上月已經推出,不過筆者最近才入手試用。網上評測很多,也就長話短說,集中說一些比較私人向的體驗。 螢幕加大推至 5.7 吋,雙曲面屏幕,以及無線充電功能和機能提升,對比上代 Galaxy S6 Edge 絕對是明顯的改進。…

Read more

變種校園勵志劇──《暗殺教室》

近年日本漫畫界出道的新作品屢受注目,為鬧劇本荒的日劇界帶來不少新創意,不少作品均改編成劇集及電影,《暗殺教室》亦不例外,甚至乎情理之中。校園青春類本身就是真人化最佳選擇的對象,但《暗殺教室》有點不同,它需要處理的特技十分多,單是「殺老師」這頭章魚若然使用戲服演出未免不討好甚至反胃,結果電影版便成為唯一的選擇。慶幸電影的預算比較多,讓我們看到有別動畫,真正接近活生生、活靈活現手舞足蹈又會變臉的「殺老師」。 《暗殺教室》是變種的校園勵志劇,只要將殺老師換成一般熱血有為老師,其實內容與過去差不多:勉勵學生、支持學生、開導學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位殺老師沒缺漏一樣。但是故事中又混了些異常的元素:殺老師不是人類而是將會毀滅地球的謎之生物,學生不單是學習一般課程,更要接受殺人課程,目標是在畢業前殺死殺老師。結果劇情前一刻是學生追殺老師,下一幕是老師開導學生,節奏古怪大異平常。其實這是作者松井優征老師的個人特色,由前作《魔人偵探腦嚙涅羅(魔人探偵脳噛ネウロ)》已經有這種怪異特別的元素,只是在《暗殺教室》中更進一步。 和中國、韓國差不多,日本人對求學及職場上的競爭非常大,「贏在起跑線」的心態與香港無異。在本作下更加誇張化,學校公然標榜「階級制度」,故意製造 E 班這群「失敗者」,無異是社會的縮影。過去很多學園作品都在標榜美好的幻想,努力友情情利之類,《暗殺教室》直截了當告訴你社會是吃人的,讓學生提早面對社會的格差與不平等。這些其實不無先例,最簡單是過去像三田紀房《東大特訓班(ドラゴン桜)》,赤裸裸告訴你只有入東大才是人生唯一出路,以及「求學就是求成績」,其他一切不重要的功利學習心態。電影版比較遺憾是將原作這些諷刺日本教學制度問題的地方削弱,至少重點傾向 E 班學生自強進步,校長本人只有露露臉說幾句對白。雖然明知這是電影版長度問題而作出的刪剪,但仍然感到可惜。 雖然削弱了諷刺教育制度及社會性問題,但仍然很優秀地濃縮及整修了原作大部份主線內容,在刪縮劇情下仍然用心鋪陳不少伏線,大致不會有看不明或超展開的情況。明顯由於經費都落在殺老師的電腦特效上,電影版主場景幾乎是後山那所破爛教室,不過觀眾看到鬼馬可愛的殺老師已經值回票價,至少同場不少女觀眾樂呵呵很開心,二宮和也的聲演功力及電腦特技均記一功。 國內網絡盛傳武漢理工大學的計算機科技學院副教授張能立主動趴在教室前門,要求在場一百五十餘位大學生「凌辱」他。此君失心瘋乎?受虐狂乎?張副教授解釋:跨過老師,只是表象,傳遞的卻正是這種敢於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有時候面對新時代,也許需要新的教學模式。也許每一位觀眾都希望,曾經當年求學的老師是殺老師。殺死老師,也許是另一種尊師的表現。中國人有種「教識徒弟沒師傅」,所以老師總要「留有後著」,導致不少絕藝失傳。殺老師勇於傳授一切,因材施教,甚至要學生跨越自己,這種精神也許是另一條教學出路。 其實本作早在七月已經於台灣上映,不明白為什麼現在香港才上映,缺席暑假檔期。若然暑假期間上映,應該可以吸引一部份師生家長入座。對於後篇其實頗為期待,在前篇盡力保留大量伏線下,加上原作漫畫都幾乎揭穿大部份謎團,還有那位一直按兵不動的校長,估計後篇是會將前篇比較忽略的教育制度搬上前,以及走出與原作不一樣的結局。…

Read more